Archive for the '游记' Category

镇江&扬州之行

国庆期间无处可去,考虑到长三角还有很多地方没有逛过,于是全家到扬州、镇江玩了几天。由于小朋友坐车很不乖,而开车到镇江又需要3个小时,于是我们选择了到镇江的来回高铁,然后镇江到扬州之间选择坐公交。网上看别人去的时候都是直奔扬州,镇江只为过路用。但我们还是在镇江和扬州分别住了一晚,边走边看,到处都是风景,何必那么匆忙呢。

镇江城确实不大,几个景点都非常近。西津渡街是一个老渡口旁的老街,那里有很多老的仍在使用的民居,也有很多新的“老建筑”。那里要数昭关石塔前后风景最好。塔是元代的佛教遗物,两边的建筑看起来也有年头了。往西走不远还有所谓“一眼看千年”,即展示由浅到深由清到唐的一些石阶。西津渡又有一些地方有点像上海的新天地,是个不错的休闲的地方。当晚又在镇江的大市口和南门大街转了转,最有印象的莫过于两旁的小吃摊和杂货摊了,一望无尽,很是壮观。

IMG_2198 

  • 镇江西津渡的昭关古塔

IMG_2272

  • 焦山公园的定慧寺

第二天在纠结去镇江的焦山还是金山。最终选择了焦山。为了避免排队等渡船,我们来回坐了快艇。几百米的江面,一分钟不到就开过去了。驾驶员可能觉得几百米的路每人就要10块钱,有点过意不去,于是在有限的路途内全力加速、拐弯,很有点飙车的感觉。小朋友有点被吓到了,回程的时候说不坐那个“好过瘾”的,但我们再次把他抱上去的时候也没啥意见。至于公园,逛完总的感觉是:如果是去金山,说不定风景会更好些。不知道如果当天去了金山,会不会是正相反的想法。

当天下午到了扬州,先睡了一小觉,趁天黑之前去了汪氏小苑。这是清末一个大盐商的私宅,房屋是按传统的三路三进布局的。一来我们去的时候太阳快落山了,二来这种建筑的采光也确实很成问题:这个宅子跟绍兴的鲁迅祖居给人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昏暗”。每个院子都很小,房间用木板隔开,墙壁、木板和屋顶都漆成深色的。每个屋子的角落里都是黑漆漆一团,走在里面几乎有摔跤的危险。

IMG_2386

  • 汪氏小苑一景

在扬州住了一晚之后,一早去了个园。早就知道“个”是取竹叶的形状,那么园子里一定是竹林密布了。从北面花园门口一进去果然如此。园林是不错,只是并没觉得有太多过人之处,不过是一处不错的后花园罢了。但当我跨进南侧的建筑群时,感觉立马不一样了。汪氏小苑已经够有气派,而个园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富人版的汪氏小苑。两个的建筑布局、风格虽然都差不多,但个园里几乎每一处细节都胜于前者。建筑精美,用料考究,而且宜雨轩美不胜收,很是值得一去。住在这里可是比住在故宫舒服多了。

IMG_2435

  • 个园的丛书楼

回来以后在家里看电视,无意中看到连接镇江和扬州的润扬大桥竟然曾是中国最长的桥,也是世界第三大跨径悬索桥。纪录片中的一系列数字让我吃惊不小,可惜当初过江的时候忙于手机发消息,没有仔细观摩一下,有点遗憾。

糗事集锦:

出门后发现手机充电器忘带了。后来在镇江的南门大街地摊上花十块钱买了一个,这样家里的闲置USB充电器就又多了一个。

不知道为什么,一提高铁我们就想当然地以为在虹桥发车,连车票都没仔细看。结果到了虹桥之后才发现应该是在上海站发车。眼看着赶不上车了,我们的脑子倒也转得快,立马改签了一趟从虹桥始发的高铁。庆幸的是:不需要什么差价和手续费,我们的旅行就又能继续了。但郁闷的是:本来可以坐着去镇江的,现在只能蹲着去了。

做事不能只做一半。我们从网上调研到了从镇江坐城际公交去扬州的好办法,却没有调研路上要花费的时间。我们中午12点在焦山坐上去扬州的公交时还天真地以为半个小时就可以到了,结果实际花了1小时20分钟。路上只能饿着肚子空等。

几天之内乔爸和乔妈只分开了半个小时,但就在这个半个小时里乔妈的LX2被人摸去了。虽然相机被乔摔过有点问题,但毕竟用得顺手,丢了很是可惜。回家后毫不含糊,立刻在淘宝上又败了一个LX3,弥补一下遗憾吧。

返程时不坐公交了,打的到扬州汽车站准备做长途车回镇江坐高铁。无奈十一人实在太多,能买到最早的汽车票也是2小时以后了,注定错过回上海的高铁。幸好手有锦囊心不慌,找人一起拼了个出租车赶回了镇江,共花费110大洋,比调研价多了10块钱。

IMG_2257

  • 我爱黑芝麻糊
Picasa相册:镇江&扬州

随拍三张

P1020193

(儒)“难得糊涂”

P1010345

(释)“你好,我是浣乔。”

IMG_1597

(道)“。。。”

在北方的一周

7月底在北方待了一个星期,8月1号终于赶回来了。这一个星期先是在北京,然后在山东,整个感觉就一个字:“热”。热得灰头土脸,热得屁滚尿流,热得惶惶如丧家之犬。

热点儿我也能承受,但这次趁着去北京出差的机会,我还把没去过北京的浣乔小朋友以及乔妈都带上了。飞机一落地就是三十六七度的天气,一直到晚上也还是三十多度。太阳暴晒之下,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不知是水汽还是微尘,空气质量很不好。到达的第一天下午想在北京四处逛逛,先到西单,然后是国家大剧院和天安门广场。小朋友可能也觉得热,不爱坐推车,我只好抱着这个小火炉在街头暴走,乔妈背着包拎着车跟在后头。街上很热,地铁里竟然也热,公交车没有空调,出租车冷气不足,四座大山压得我汗流浃背。第二天是周日,我们想去故宫看看。结果从金水桥开始这旅程就是个杯具,人多得路都走不动。抵达午门售票处的时候发现排队买票的长龙堪比上海世博会。前进不能,后退不得,于是当机立断,改道中山公园出了故宫,打个车去天坛了。

后面的几天就不提了:浑浊的热空气、头顶的太阳、怀里的小火炉、街头暴走,基本就这么回事儿。故宫在最后一天还是去了,出来后吃个午饭直接去火车站。但这次时间估计得不足,一下出租车我和乔妈就开始飞奔,拿出打篮球下快攻的劲头,爬天桥,过安检,穿过长长的候车室,还忙中出错跑错了站台。最后当我们汗流浃背地登上火车的时候,离发车已经只有三分钟了。能赶上火车真是个奇迹,想到这里,我竟然笑了。这个时候能笑出来应该是个神迹。

回到山东老家,没想到家里也同样地热。没有空调的卧室,时有时无的自来水。浣乔小朋友晚上睡不好,于是全家都睡不好,所以后来干脆全家搬到宾馆去住了,这才一起睡了个好觉。我已经两年多没有回家了,儿子也是头一次跟我回来。虽然烈日当头,但是长辈家还是要拜访的,走亲访友还是蛮开心的。仅有的三天假期里还分别跟爸妈两边的亲戚聚个餐。广州表妹的两岁儿子正巧也在老家,浣乔小朋友的姑姑也特地从烟台赶回来了。几家人谈天说地,被亲情包围的感觉很久都没有感受过了。最后一天中午聚餐时,在饭店跟堂哥堂姐们坐了一大桌。奶奶在家听说了,也执意要来。奶奶有三个孙子,但只有浣乔一个重孙子,是奶奶嘴里的“李根儿”。

临来的头天晚上终于下雨了。第二天起床之后穿短裤竟然还稍微有点凉。老天真能跟我开玩笑。去北京前的一周,上海的天气真好,天空从没这么通透过。白天是青天白日,夜晚是凉风习习,有点像往年北方的夏天。在北方的一周,上海还下了点雨。但等到8月1号我们抵达虹桥机场的时候,据说当天上海气温已经回到38度了。

http://cid-92d2ca7bd32de1c4.photos.live.com/embedphoto.aspx/%e5%9c%a8%e5%8c%97%e4%ba%ac/P1020094.JPG

初到北京

http://cid-92d2ca7bd32de1c4.photos.live.com/embedphoto.aspx/%e5%9c%a8%e5%8c%97%e4%ba%ac/P1020181.JPG

雍和宫一瞥

http://cid-92d2ca7bd32de1c4.photos.live.com/embedphoto.aspx/%e5%9c%a8%e5%8c%97%e4%ba%ac/P1020210.JPG

地砖来自我的家乡

http://cid-92d2ca7bd32de1c4.photos.live.com/embedphoto.aspx/%e5%9c%a8%e5%8c%97%e4%ba%ac/P1020241.JPG

小朋友们和奶奶姥姥们

http://cid-92d2ca7bd32de1c4.photos.live.com/embedphoto.aspx/%e5%9c%a8%e5%8c%97%e4%ba%ac/P1020250.JPG

小朋友们和爷爷姥爷们

崇明岛

7月中的一个周六,我带上全家,跟几个同事去崇明岛玩了一遭。自从长江隧桥建好以后,开车过去非常方便。直接从S20转五洲大道,一直向东就能到了。所谓隧桥,就是先从浦东经过隧道到长兴岛,然后由长兴岛经大桥到达崇明。刚上大桥,远远就能看到一排风力发电机,很是壮观。大桥上是个极目远眺的好地方,有很多车下来观景。上游是宽阔的河面,下游是浩瀚的大海,背后是长兴岛,前面就是崇明。

到达岛上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匆忙吃了午饭,下午的就只够去一个地方了,我们最终选择去了东滩湿地。湿地公园门口就是一排巨大的风车,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它,比想象得高大得多。湿地里面的主要风景就是芦苇,密密麻麻的成片的芦苇。密得超乎想象,多得超乎想象。我想,就算是一条鱼,想从芦苇荡里寻一条出路恐怕也不是容易的事。湿地里没有太多的景致,这个季节鸟类也不多。天气不热,在湿地里兜了一个圈子回来也不是很累,所以感觉公园也不是那么大。这个地方适合来休闲,考虑到里面的其他服务都是要额外收费的,80块钱一个人的门票是有点偏贵了,这还不算上长江隧桥来回100块钱的过路费。要知道北京故宫门票只要60,而更为休闲的滨江森林公园也只要20而已。

傍晚回来的时候又经过长江隧桥。这个时候阳光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太阳从水面上方斜照过来,西边的河面上泛着太阳的金光,几艘驳船在水面上游弋。眼睛的余光可以望见远处岛上忙碌的码头和风车。西方的天空很通透,东方的天空更显得幽蓝,衬着漂浮的白云十分好看。大桥上没有几辆车,我们在宽阔的桥面上驱车飞奔。没有红绿灯,没有高楼,没有人群,这真的是在上海吗?外面的景色真好,我有点想停车看看,拍拍照。可惜我们归心似箭,最终没有停下来好好欣赏一下。人生很多时候也是这样子的,总是着急做看起来很重要的事情,却来不及欣赏经过的风景。

http://cid-92d2ca7bd32de1c4.photos.live.com/embedphoto.aspx/%e4%b8%8a%e6%b5%b7%e5%b4%87%e6%98%8e%e4%b8%9c%e6%bb%a9%e6%b9%bf%e5%9c%b0/IMG_2005.JPG

公园门口巨大的风车

http://cid-92d2ca7bd32de1c4.photos.live.com/embedphoto.aspx/%e4%b8%8a%e6%b5%b7%e5%b4%87%e6%98%8e%e4%b8%9c%e6%bb%a9%e6%b9%bf%e5%9c%b0/IMG_2014.JPG

从观鹭台上远眺

http://cid-92d2ca7bd32de1c4.photos.live.com/embedphoto.aspx/%e4%b8%8a%e6%b5%b7%e5%b4%87%e6%98%8e%e4%b8%9c%e6%bb%a9%e6%b9%bf%e5%9c%b0/IMG_2035.JPG

所有的一切下面是浅浅的水,一条栈道通往芦苇深处。

http://cid-92d2ca7bd32de1c4.photos.live.com/embedphoto.aspx/%e4%b8%8a%e6%b5%b7%e5%b4%87%e6%98%8e%e4%b8%9c%e6%bb%a9%e6%b9%bf%e5%9c%b0/IMG_2047.JPG

无题

http://cid-92d2ca7bd32de1c4.photos.live.com/embedphoto.aspx/%e4%b8%8a%e6%b5%b7%e5%b4%87%e6%98%8e%e4%b8%9c%e6%bb%a9%e6%b9%bf%e5%9c%b0/IMG_2056.JPG

今天的天气很好,云层遮住了太阳,很凉爽。

http://cid-92d2ca7bd32de1c4.photos.live.com/embedphoto.aspx/%e4%b8%8a%e6%b5%b7%e5%b4%87%e6%98%8e%e4%b8%9c%e6%bb%a9%e6%b9%bf%e5%9c%b0/IMG_2020.JPG

荷花据说早晨会开,这个时候都已经合上了。

我的世博会

上上个周六我们全家终于去看了世博会了。按我以前的想法是坚决不去的,后来又改成坚决要去。我思想转变的原因很简单:如果有人欺负了你,你很自然地想欺负他一下找回来,如果实力不济,那么至少要在心里骂上两句,阿Q一下。我就属于后者。近几年以来,在上海,我一直在忍受好好的路面挖了填、填了挖,忍受渣土车和搅拌车的狂奔,忍受糟糕的空气和交通。这些其实都还好,最难以忍受的是电视电台几年如一日的持续轰炸以及主持人们一贯的主旋律表情和腔调。用流行和精辟一点的说法,所有这些的难以忍受可以表达为一个“被”字。仿佛身上的一个倒刺,从长出的第一天起就无法处理,结果越长越大,到最后成为一种痛苦。我想,既然我过去几年已经付出了这么多,那么我不在乎再多付出一点钱和精力到世博会转一圈,能赚回来一点是一点吧。

我们下午3点出发,一部公交坐了一个小时左右,4点多进了园区。一进去就是中国馆,然后一路步行往西南,从A片区走到了C片区,然后晚上9点多从8号门出去了。没啥条理了,随便写点,写到哪儿算哪儿吧。

儿子很早就从宣传材料上认识了中国馆,写实的、抽象的见了很多版本。到后来他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看到红色的上宽下窄有横纹的东西就说是中国馆,比如腿上摔倒划了几条血印,他也说是中国馆。你还别说,细看还真有些神似。这次算是给他看到了中国馆的真身。

人很多,当天入园人数可能是50多万。总体秩序还好,只是一眨眼就很容易把自己人搞丢了。耳朵里一直是广播找人的声音。饮水区、卫生间和餐厅状况都还不错,比较干净,也很少排队。志愿者态度都不错,难为他们站一天又说了很多话。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旦发动起来不是盖的。游客绝大多数都是黑头发黑眼睛的,其他肤色的人跟工作人员比起来哪个多还真是很难说。

场馆门口都有S形的等候区或者叫排队区。有些场馆前面的“S”很宽,从一头到另一头目测有30米到50米;很多场馆有不止一个S,有的有三四个,有的有七八个。我发现在S形的队里行进是最让人丧气的:这一时刻还感觉离目的地很近,可下一时刻就离目标很远了,感觉总也走不到终点。于是即便是很少人排队的情况,可一看到巨大的S形弯,我们立马腿脚酸软,连走进去的欲望都没有了。

去了几个小馆,简单说就是(1)墙上贴几幅有代表性的照片,或者(2)展柜里放几件当地土特产,或者(3)放个小电影,或者是(1)、(2)和(3)中任意两者或三者的组合。总体感觉下来,有的馆像是博物馆,比如印度尼西亚馆,有生活用品、动植物、人文展示等;有的馆像艺术沙龙,比如乌克兰馆,有酒吧,有工艺品商店和作坊;有的馆像是几种现代艺术的组合,比如丹麦馆,感觉在表达一种对于城市生活的理解。爱沙尼亚馆最特别,想象一下把阶梯教室里所有的桌椅去掉,随机摆放33只五颜六色的猪形大储蓄罐吧,这就是爱沙尼亚馆的全部。这些东西放到新天地可能不错,但估计不太符合看热闹的人群的胃口。

世博会150年了,它的意义也在不断地演变。时至今日,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在蜻蜓点水般参观完几个世博场馆之后,我有点不太明白世博的时代意义了。参观之前不明白,参观之后更加糊涂了。

天气不好,光线很差,随手拍了几张:

IMG_1918

IMG_1901

IMG_1885

IMG_1927

径山问茶

自从上次洗牙之后,感觉我的牙没白几天,很快就变得比原来更黑了。我虽然不喜欢吃零食,但是喜欢喝饮料,可乐、咖啡和茶都曾是我的最爱。我估计牙齿颜色不好很可能是这些深色的饮料造成的,只好最近准备再去洗一次。鉴于可乐是酸性的,并且富含糖,我现在已经很少喝了;原来办公室有个研磨咖啡机,喝惯那个之后觉得速溶的味道差些,也借这个机会很少喝咖啡了;但是惟独茶是万万戒不了的。

杭州的余杭有个叫径山的地方,产一种绿茶,叫径山茶。虽然径山茶的名气远不如临近的龙井茶,但香味却一点不输于它。丈母娘有个朋友家就在径山,往年能从这里拿到些明前茶,很不错。今年我们索性让人家帮我们预留了茶和笋干,然后五一约了时间,直接上门农家乐去了。

从杭州市区开到径山并不算远,出了闹市,走了一段国道,然后转到山间的柏油路上。我们在村镇和竹林中穿来穿去,最后在一个路口一拐,就到了人家在山脚下的农村小院里了。院子里主要是水泥地,四周种了些花草。房子是自己盖的两层小楼,一楼主要是堂屋和厨房,二楼则主要做起居用。从一楼厨房的边门出去就是毛竹林立的后山。院子角落里还堆满了柴火,中午烧饭就是用的它。做饭的时候我们正在二楼露台看风景呢,脚下厨房烟囱的烟一上来,我们就给很利索地赶下去了。这家的男人碰巧五一都出去办事了,开饭的时候老人、女人和孩子坐了满满一桌,消灭了大半桌菜饭。

吃完饭我们就在堂屋门口的小竹椅上乘凉。堂屋门大开着,午后刺眼的太阳直射到门前走廊的地上,反射到屋里子,把屋内靠门口的地方映得透亮。李浣乔小朋友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先跑到后院去看鸡鸭,然后嘎嘎叫着在院子里跑来跑去,还试图从门口台阶上跳下去。人很兴奋,搞得他午觉也没睡好。我懒洋洋地坐在竹椅上,喝着今年的新茶,任凭时间流逝,什么都不用操心。此情此景,不知今夕何夕啊。

http://cid-92d2ca7bd32de1c4.skydrive.live.com/embedphoto.aspx/%e5%be%84%e5%b1%b1%e9%97%ae%e8%8c%b6/P1010546.JPG

后来我们又驱车走了一段真正的盘山路,到达了径山主峰脚下,然后开始爬山。浣乔小朋友已经睡了,所以只有我一个人沿山路往上爬。这里没有什么奇异的风景,也没有什么行人,有的只是漫山遍野的竹子,以及脚下的石子路和偶尔经过的茶园。山顶有一个径山寺,据说是日本茶道的发源地,而很多日本茶也是以当年径山茶籽培育而成的。

http://cid-92d2ca7bd32de1c4.skydrive.live.com/embedphoto.aspx/%e5%be%84%e5%b1%b1%e9%97%ae%e8%8c%b6/P1010549.JPG

漫山遍野的竹林

http://cid-92d2ca7bd32de1c4.skydrive.live.com/embedphoto.aspx/%e5%be%84%e5%b1%b1%e9%97%ae%e8%8c%b6/P1010552.JPG

竹径

http://cid-92d2ca7bd32de1c4.skydrive.live.com/embedphoto.aspx/%e5%be%84%e5%b1%b1%e9%97%ae%e8%8c%b6/P1010575.JPG

径山寺果然占了个好位置,一出门就可以看到径山大略。爬山这一路,拜竹林所赐,也只有这个地方可以看到这么大的风景了。

http://cid-92d2ca7bd32de1c4.skydrive.live.com/embedphoto.aspx/%e5%be%84%e5%b1%b1%e9%97%ae%e8%8c%b6/P1010567.JPG

对寺庙没有兴趣,远远地拍了一张。和尚们拜不拜金不好评判,但品位实在是有点问题。这么漂亮的山门上挂这么个条幅实在是煞风景。

顺便提一句:用办公室的桶装水泡茶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冲第一遍喝起来味道还好,但是仅仅第二遍味道就很差了,无论毛峰、龙井还是碧螺春,再好的茶也没用。我喝了很久,一直以为买的茶不好,谁想到回家后用烧的自来水泡同样的茶一喝,味道就大不一样了。我还不太清楚到底是水的问题还是水温的问题。有没有必要在办公室烧水泡茶喝呢?

在烟台

七月初的上海连日高温,于是我们全家动了去北方避暑的念头。正好我那近90高龄的奶奶正在烟台的姑姑家住着,这次去也可以顺便让她见见她唯一的曾孙。去烟台的机票最便宜时见到过200块的,但暑假期间则水涨船高,半价的机票也要提前一个多星期预定才行。不足2岁的幼儿则可用一折的价钱搞定,即便他只是坐在父母的腿上,并没有占用额外的资源。此时上海气温40度,而烟台在25度左右。这个时候去北方避暑实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烟台本地没有太多好玩的地方。我们先去海边看了看。我小时候来过烟台多次,每次都会到这里的海滨浴场玩。第一次见到大海,第一次踩上冰凉的海水和柔软的沙滩,李浣乔小朋友既非常地兴奋,又有些茫然。你不管他的话他就专注地玩石子或者径直往海里跑,可如果你把他从海边抱走,他似乎也没什么意见。也许他正在忙着思考“这是哪里?这些是什么?”之类的问题。

第二天一家三口去了威海的刘公岛。由于出发时耽搁了时间,我们到威海时已经是中午了。我们先花25块钱吃了顿不错的午餐,然后搭船直达刘公岛。买船票时售票员极力推荐景点套票,而我则坚持只买船票。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极为明智的。时隔两天我们游览蓬莱阁时我却没忍住套票打折的诱惑,为了值回票价,在颠簸了一天精疲力尽之后还强撑着跑了趟戚继光故居,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清楚。刘公岛上没有太多好说的,逛北洋水师的司令部,逛潜艇博物馆,不必爬山,也没有周末才有的汹涌人流,两个人推着婴儿车闲庭信步,在岛上转了小半圈就乘船回去了。这一次李浣乔小朋友不但坐上了海船,登上了海岛,还跑到了货真价实的潜艇上到此一游。

来烟台旅游,蓬莱阁是一定要去的。这次去不巧赶上了周末,旅游团特别多。蓬莱阁又是建在一座小山上的,去哪里都要爬台阶。我跟老婆提着婴儿车,抱着孩子,在人群中实在有点举步维艰。于是在匆匆穿过几座亭阁之后,我们躲开人群直接奔旁边的田横山去了。蓬莱阁我小时候也来过多次,这次来感觉道路、牌坊和房屋都变小了,小得都差点认不出来。这里的田横栈道我还是第一次来。栈道有时在悬崖的半山腰,有时又降到海边的沙滩,最终连接到黄、渤海分界线。抱着孩子爬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活儿,特别是还有一辆婴儿车。后来我们索性把婴儿车丢在路边,径直往前走,等返回的时候再来取。碰巧我前一天吃坏了肚子,当天一天没怎么吃饭,又抱着孩子爬上爬下,很是辛苦。小朋友被人抱久了也很辛苦,下午在婴儿车上晃晃悠悠赶路时竟然往前一趴,头伏到婴儿车的围栏上,破天荒地不用哄就自己睡着了。虽然这一趟有点累和匆忙,但我们却一点都不后悔。将来再来这里的话,我要在蓬莱阁里仔细看看,寻找下儿时的记忆;然后在栈道里慢慢走走,吹一下这里的海风,到沙滩上玩弄每一粒石子。

一路走来,我发现带着幼年的孩子出来旅游的极为罕见。一来大人觉得累,不想带出来,二来觉得孩子还记不住事情,不值得带出来,三来一般家里有人帮忙带孩子,没有必要一定要带出来。这跟老外拖家带口一起出门的现象大不相同。无论在烟台、威海还是蓬莱,总有人对我们带着孩子和婴儿车的行为感到好奇,有时也会过来和我们聊上几句。我对他们说,虽然孩子记不住,但他经历的每件事情必然会在他身上留有痕迹。换句话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因果系统中,因和果之间有时并非那么功利的关系。再说了,子曰“再思可矣”,想到一件事情,稍微规划一下就去做好了,何必前因后果地那么计较呢?

城市越大,人与人之间就越冷漠。在上海待久了,一到烟台就能感受到人际关系的不同。宾馆的服务员、刘公岛上博物馆的员工、餐厅里素不相识的顾客、蓬莱阁上一起爬山的游客,随时可以聊起天来,没有职业和背景,仅仅一个是“你”一个是“我”而已。而孩子的存在则使得人与人的关系更亲近一些,我们一家人也获得了更多的陌生人的微笑。这是一种很棒的感觉。

http://cid-92d2ca7bd32de1c4.skydrive.live.com/embedrowdetail.aspx/%e4%b8%83%e6%9c%88%e5%9c%a8%e7%83%9f%e5%8f%b0

From 七月在烟台

波士顿印象

出于便携的考虑,这次没有带新买的Canon EOS 450D,而是拿了去年买的已经停产的松下LX2。卡片机由于光圈大小的限制,在室内拍摄的时候效果实在是差强人意。不过在户外光线充足的时候这个LX2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拍了一些照片放到Picasa。不巧Picasa最近被封掉了,国内现在无法访问,于是我只好重新在LiveSpaces上上传一次。

LX2的CCD感光面积在卡片机里算是比较大的,因此照片相对比较清晰,色彩的表现力也比较好。对于摄影门外汉而言,一般都比较新欢色彩比较艳丽的照片,我也是一样。这些照片都通过Picasa做过一些简单处理,添加一点阴影效果,使得照片不至于显得曝光过度;然后稍微调整一下色彩饱和度,使得照片更加艳丽。

两个多月前刚从波士顿回来的时候,感慨良多,这些感慨对自己的行动也有一些影响,但一直没腾出手来写博客记录一下。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慨渐渐褪去,也不再想记录了。而感慨对行动的影响似乎大多也没有形成习惯坚持下来,实在是遗憾。

http://cid-92d2ca7bd32de1c4.skydrive.live.com/embedrowdetail.aspx/%e6%b3%a2%e5%a3%ab%e9%a1%bf%e5%8d%b0%e8%b1%a1

From 波士顿印象

滨江森林公园

生活在上海,想找一个幽静的地方是很难的,而如果你想找一个幽静的公园,那更是难上加难了。一到周末,上海的公园无不是人满为患。拿世纪公园来说吧,小小一个湖边绿地,据报载某个周末的人流量竟然达到了1.5万。去那里倒不太像逛公园了,而更像是去赶集。不过我在上海这几年,还真到过几个比较安静的去处。一个是杨浦区黄浦江边上的复兴岛公园,一个就是五月第四个周末刚去过的滨江森林公园。复兴岛公园太简陋了,能不能被称作公园都是个问题,那只是一片幽静的小树林而已。滨江森林公园则完全配得上这个名字,这个大家去过就知道了。两个地方人都不太多,除了因为我去的几次天气都不是太好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交通不太方便。 便利性与可玩性一权衡,很多人就不去了。

滨江森林公园在浦东最北端,号称是黄浦江、长江和黄海交汇的地方。去年Google地球的数据还未更新,可以看到公园原来其实是大片的苗圃。现在地图已经更新过,你可以点这里来鸟瞰公园的全貌。当年公园刚开业的时候我跟老婆去过一次。当时还没买车,我们是从金桥出发坐公交过去的。我们一路上有转车、迷路、集卡、一马路的集卡、暴走、一群迷路的人、一起暴走、绝望、转机、绝望、等待、拼车等等丰富的经历,至今难忘。这次开车过去就顺利多了。我们没有走江东路,而是从杨高北路一直向北走到A20左转,很快从出口右转到浦东北路上,再沿着一条海边小路沿塘路(随塘路)一直向西就到了。停车10元/次,门票20元/人。使用浦东旅游优惠券,半价搞定。

拜多云的天气所赐,这次我们不必忍受毒辣的阳光,也不必担心太多的人跟你分享新鲜空气。几个人可以漫步寂静的林间栈道,也可以独享一大片葱绿的草地。这天的风也不错,花钱买了只大风筝,很轻易就放飞了起来,然后很快把所有的线都放完了。可惜儿子还太小,不懂得跟我分享放风筝的乐趣。等我们走到江边的时候,天气忽然变得阴冷,风也大了起来,然后竟然下了一会儿小雨。公园的西南位置是一大片很棒的草地。在树荫下搭个帐篷待上一天,近距离接触一下阳光、小雨和草地,不知道会有多惬意。

From 五月的滨江森林公园

四月苏州一日游

四月份最后一个周六,在上海宅了若干年的周末之后,我终于带着李浣乔小朋友、小朋友的妈妈和爷爷奶奶去了次苏州,完成了我们所有人的苏州处女游。这都是将近四个星期前的事情了,现在才要去记录,反应实在是有点慢。用我的话说,是“属长颈鹿的”。本来想详细写的,想想还是长话短说比较可操作。记总比不记好,美好的事情总应该有个印记的。

行程

去苏州比去杭州确实是近多了。而且周末的路很好走。上午我们从浦东出发,过翔殷路隧道之后上中环,然后转A11至沪宁高速,在S227出口转到苏州的东环上,就算到达目的地了。这一共只花了一个半小时左右。如果是要去杭州的话,那么三个小时是必需的。一到东环,就算是进入苏州的老城区了。我们从东环拐到干将路上,先到观前街逛了逛。吃了午饭之后绕了个圈子去虎丘,然后又从金鸡湖大道到了金鸡湖、李公堤,最后又从湖的北面经现代大道上了沪宁高速,原路返回。到家已经是晚饭时间了。

老城区

早就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也早就听人拿这句话对比杭州,揶揄苏州。就老城区而言,苏州确实离杭州有些距离。城区很多地方在修缮,交通十分不便。即便是在没有工程的地方,很多路的标识也非常不清楚,想根据路牌找到目的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观前街开到虎丘,我是颇费了些手脚的。街区的绿化一般般,也说不上太干净。走在干将路上,水渠中的异味淡淡却执着地飘来。相比较上海,行人对于信号灯似乎并不是太在乎,因此在苏州市区开车是值得十二分小心的。

虎丘

市区环境虽然输给了杭州,但是苏州的园林却绝非浪得虚名。一直以为江南多山水,在西湖边走走就能大致领略江南园林的风致了。到了苏州才知道天外有天。西湖风景胜在随处而得的山水,胜在人与自然的融合,但那里的园林跟虎丘比起来就显得太粗糙了。“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苏州园林的精致令人无以言表。古人造这样一座园林,不知得花费多少心思。现代人买个几亩地盖个别墅就得需要相当的财富水平了,在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下,造一个虎丘这样的园林,这主人不知道得拥有何等的财力。

From 四月苏州行

金鸡湖和现代大道

刚刚还对苏州城区的旧面貌颇有微词,但是从东环往东走,到了苏州的工业园区,特别是经过金鸡湖走到现代大道上的时候,对苏州的坏印象被新城区的非凡气魄击得粉碎。金鸡湖的李公堤一看就是个新规划的休闲区,堆满了各种饭店。停车下来四处逛逛,看看湖面上的落日,走走各不相同的小桥,然后远眺一下对面湖滨公园的人群,感觉还是不错的。开车走在现代大道上,左边是高耸的小区住宅楼,右边是广阔的湖面,路很宽,中间和两边都是很棒的绿化带。我立刻感觉到了一股冲击力,心里已经在盘算在旁边买个窝的花费了。

From 四月苏州行

分类